历下区
切换分站道路整洁宽敞、河道清澈明亮、树木绿叶婆娑、田野麦香阵阵,再加上一面面水墨丹青墙绘的点缀,郗庄村的春色引人入胜。
郗庄村位于济宁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,地理位置较为偏远,多年前的郗庄村不仅经济跟不上其他村,而且村庄环境令人目不忍睹。既要发展乡村经济又要扮靓环境,村“两委”一班人匠心设计,通过发展亳菊产业,园林式打造村庄环境。
“好的环境才能塑造出好的行为习惯。”二十里铺街道郗庄村党支部书记伊祥涛说。
这些年,该村多方筹集资金,先后投资50多万元,完成了街道两旁人行道的铺设、边沟修建、路灯架设、观赏树木种植,原本单调的墙面也成了“政策宣传墙”“美德教育墙”“文明新风墙”。村里还制定了“门前三包”、绿化认养等措施,有效激发了村民植绿护绿、美化家园的热情。
“我们村正一点一点变美。”4月20日,走在郗庄村宽阔的中心大街上,伊祥涛感慨万千,“现在路也宽了,灯也亮了,大家出行更方便了。喜欢花草的村民,家里栽上各种花草点缀,全村80%以上都达到了市级‘美丽庭院’的标准。”
为了让村庄从“美起来”到“美下去”,郗庄村持续在治理方式上发生思想和制度转变。
“我们按照‘每4小时积1分,每1分兑10元’的标准给予志愿服务信用激励。喇叭一喊,志愿者到位,基本实现了村庄中心工作要求到哪里、农村群众期盼需求在哪里,志愿服务活动就覆盖到哪里。”伊祥涛说。
村会计郑衍辉跟记者算了一笔账,“以前村里的垃圾月月清、月月有,钱不少花,就是保持不住。开展‘信用+环卫’志愿服务活动以来,村里每个月打扫卫生的雇工开支得省2000多元。”
“现在咱们可不能乱倒垃圾了,扣了分没面子不说,失信的话入党、出门都受限。”群众之间相互叮嘱告诫。如今的郗庄村,居民信用体系建设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源头活水,改变了村风民风,节省了雇工开支,助推了重点工作,“守信光荣、失信可耻”“崇信向善”已蔚然成风。
“不过刚开始,有村民觉得上街打扫卫生不好意思,也有人背地里议论,‘这样的治理方法就是逞能’,更有人明说,信用积分作用不大。”回忆起刚刚在村子里开展的“信用+”志愿服务活动,伊祥涛感叹到,好的制度需要不断推进,才能让群众看到成效。
如今该村志愿服务活动种类达32种,常年参加志愿活动的村民已经超过50人。
村庄发展既要塑形,也要铸魂。从建文化阵地到发挥村民带动作用,再到制定村规民约、成立红白理事会、选树典型,如今,走进郗庄村,和乡亲们谈起村庄一年年的变迁,人人都觉得非常自豪,建设文明乡风已成为村民们的自觉追求。
“我们村庄环境美了,乡风文明了,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还减轻了经济负担,大家在这里生活也更舒心了。”村民张绪荣说。
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,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,该村村“两委”主动协调济宁市卫健委联系中药材种植企业,创新土地经营机制,加快土地流转。2022年4月,种植的24亩亳菊示范田经过精心管理,喜获丰收。“平时要照顾两个孩子上学,没法外出打工,现在在家门口的亳菊基地打工,每天能赚些补贴,还不耽误照顾孩子。”34岁的村民车杰对此高兴不已。